新民晚报
年报公布结束后,对上市公司股东人数的分析成为投资者的重点研究项目。上市公司股东人数的变化与其二级市场走势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股东人数越少,表明筹码越集中,股价走势往往具有独立个性。股东人数越多,表明筹码越分散,股价走势往往较疲软。
但是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股东人数分析中存在的几个思路误区:股东人数分析数据来源的滞后性股东人数的数据来源受制度的限制,目前绝大数股民只能从年报、中报、季报中获取。年报的数据往往滞后3-4月,中报也要滞后1-2月,分析股东人数的数据时要注意数据本身的时效性,4个月的时间已足够主力庄家完成筹码运作的某个特定阶段(如建仓阶段或派发阶段)。因此,必须注意这段时间内的盘面变化,特别是量能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判断数据的有效价值。一般来说,如股价波动不大,量能没有剧增过,个股的数据较为有效。如果成交量急剧波动,从报表中获知的信息已经滞后过时了。
股东人数分析的变动性股东人数的数据还会受到股本变动的影响,配股、增发都会影响股东人数的变动。如:海虹控股(000503)分别在2000年9月每10股转增7股和2003年4月增发3222万股A股,流通股从上市初的1411万股突增到2003年5月的15088万股,流通股股东数从增发前的20395户增加到增发后的25257户,户均持流通股数从增发前的5818股反增到5973股,这时股东人数的增加不但未表明筹码的分散,反而相对证明了筹码在集中。送股虽不会影响股东人数,但会影响到个人持股数,这种情况在分析数据时必须充分考虑,并且加以剔除。
股东人数分析的混淆性上市公司年报中公布的股东人数为总持股人数,并未单独指出A股股东人数及B股股东人数,也未剔除国家股和法人股。如ST永生(600613)既有流通A股,也有一般法人股和社会法人股,还有B股。因而年报公布股东人数与实际A股人数是有区别的。有些上市公司普通职工股还未上市,公布的股东人数也包括其在内,从而形成虚假成份。
股东人数分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不准确的统计数据是无法推断出正确的分析成果的。
股东人数分析的欺骗性随着股东人数分析技巧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应用,主力机构也开始利用这种分析方法作为误导散户,掩护其操作方向的工具。其具体操作是往往在期末采用突击重仓或分仓的方法。
如黑龙股份从1999年的7.45元涨到2000年的33元,然后经过10配3除权后,在2001年3月又创出新高,股价已达启动时的5倍。这时黑龙推出的年报显示股东人数从1999年底的17366户锐减到2000年底的1927户,很多人以为庄家控盘,纷纷抢进。结果,年报出来不到一周,股价就开始滑落,当时指数仍稳步攀升,黑龙却表演高台跳水。到2001年6月底的熊市来临之前,黑龙的股价已经被腰斩。
股东人数分析的片面性股东人数的增加与减少并非股价涨跌的惟一因素,股东人数分析研究的是个股的一个方面,并没有考虑到其他方面如:大盘走势、政策、国际形势、资金供求、业绩、题材、分红、增发等因素的影响。仅凭股东人数来研判行情远远不够,还需要配合其它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研判个股和大势,才能百战不殆。
主力本身不是万能的,庄家也同样有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上市公司不配合,大盘走熊,判断失误等很多身不由己的因素。投资者要清醒地认识,股东人数分析在更多的时候仅是一种辅助分析手段,万万不可过分迷信。
|
|